从DeepSeek横空出世以来,近期已有包括恒瑞医药、医渡科技、鹰瞳科技等在内的多家企业接入DeepSeek,人工智能(AI)技术在医疗产业的应用场景正一步步实现。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曾在公开场合表示,AI为制药行业带来的价值可达1.2万亿美元。另有国外研究数据显示,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可以使药物设计时间缩短70%、药物设计成功率提升10倍。
在这一趋势下,医药行业中部分岗位面临着被 AI 替代的风险,而有些岗位则更倾向于与 AI 形成 “人机协作” 的模式。一般来说,重复性高、流程标准化以及数据驱动的岗位更容易被 AI 替代,而需要复杂决策、创新思维或深度人际互动的岗位则较难被完全取代。
以下是对医药行业中可能被 AI 替代或受到显著影响的工种,以及相关具体场景的详细分析。
一、重复性工作岗位首当其冲
药房里的配药师与调剂人员,以往他们需要人工完成药品的分拣、调配和发放。但如今,药房自动化系统,像智慧药房、全自动发药机已经能够高效地承担起这些工作。全自动静脉药物调配系统一小时就能完成数百袋药物的配置,药师机器人还能运用算法审核用药方案,避免药物配伍禁忌。目前,国内不少医院已经采用自动发药机,零售药店也引入了药师机器人提供用药建议。
二、导医台和挂号缴费人员的工作也逐渐被 AI 取代。
目前多数医院普及了自助挂号机,而 AI 机器人更是能处理挂号、缴费、预约安排等重复性工作,未来人工窗口或许会进一步减少。 三、初级医疗岗位面临挑战 低年资初级医生日常的初步诊断、病历书写、数据收集等基础工作,AI 都可以辅助完成。AI 工具能够分析患者症状并生成初步诊断报告,大大减轻了初级医生的工作量。在手术场景中,手术助理的部分工作也能被手术机器人替代,像达芬奇系统就能完成器械传递、镜头调整等辅助操作,远程操控技术更是让超远程手术成为可能,减少了对现场助理的需求。不过,主刀医生和需要应对突发情况的高级医师,他们的经验与即时判断能力是无可替代的。 四、药物研发岗位受冲击 在药物研发领域,靶点筛选与分子设计以及临床试验优化等工作岗位受到了 AI 的显著影响。AI 能够快速分析海量生物数据,预测药物活性与毒性,像英矽智能就通过 AI 平台发现了纤维化治疗新靶点,并推进至临床试验阶段,这大大改变了传统的试错法研发模式。同时,AI 还能预测药物成功率,减少无效实验,将药物研发周期从数年缩短至数月。这使得部分实验操作员、数据分析师的工作可能被自动化流程取代。 五、医药代表职能转变 医药代表原本承担着传递药品信息和促销的职能,但如今 AI 医生系统能实时更新药品信息并直接推荐治疗方案,瞬间同步全球新药数据,大大减少了医药代表在信息传递方面的作用。不过,医药代表的沟通反馈、关系维护等非标准化工作仍然不可或缺。 六、难以替代的岗位 当然,医药行业也有一些岗位难以被 AI 替代。高级医师与主刀医生,面对复杂病情和突发状况,他们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即时判断能力做出决策,这是 AI 无法企及的。心理医生与家庭医生,需要与患者建立深厚的情感连接,给予患者共情与关怀,这也是 AI 难以模拟的。科研创新人员,虽然 AI 可辅助数据分析,但原创性研究的灵感和突破仍需人类智慧的主导。 AI 对医药行业的影响可以说是 “替代低端、赋能高端”。短期内,那些重复性高、流程化的工作岗位最容易被替代,而需要创新、人际互动或复杂决策的岗位则会与 AI 协作,开启新的工作模式。对于医药行业的从业者来说,提升自身的技术应用能力与跨学科知识迫在眉睫,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这场行业变革,在新的时代浪潮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。让我们共同期待 AI 与医药行业深度融合后,为人类健康带来更多的福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