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2022慢病零售市场分析》显示,降压药、降脂药、降糖药、抗血栓形成药、其他心脑血管用药五大慢病药2021年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、中国城市实体药店以及网上药店终端合计销售额达3227亿元,同比增长4.2%。
7月17日,科兴制药(688136.SH)发布公告称,其全资子公司深圳科兴药业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深圳科兴”)与深圳安泰维生物医药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安泰维”)合作开发的新冠小分子口服药SHEN26 胶囊进行临床试验的申请已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。
经湖北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等10家药品检验机构检验,标示为瑞阳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生产的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等19批次药品不符合规定。
6月21日,NMPA官网显示,齐鲁制药的卡铂注射液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,为国内首家过评。
随着2022年上半年收官,资本市场医药板块也经历了巨大的起伏波动。
2022年上半年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总量数据出炉,增速放缓
近日,特布他林吸入剂正式纳入第七批集采,国产替代有望提速。米内网数据显示,2021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吸入剂销售额突破250亿元,同比增长26.75%。TOP10产品销售额均实现正增长,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蝉联榜首,TOP10品牌中恒瑞、正大天晴等4个国产品牌上榜。
近期,在全球范围内,共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不明病因儿童肝炎病例。截至5月26日,各国已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了650例,并且已出现死亡病例。相关信息在国内外持续引发关注,成为继新冠疫情之后的又一个公共卫生热点事件。
近日,齐鲁制药产品线喜讯不断:卡铂注射液首家过评、阿立哌唑口溶膜和盐酸美金刚口溶膜国内首家获批……
集采沉思录:仿制药替代曙乍现2021年是“十四五”规划的开局年,也是医药行业向创新驱动转型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年。一方面,受益于居民生活水平提高,老龄化趋势加重,居民预防和保健意识增强,叠加疫情形势平稳,医药市场呈良好增长态势;另一方面,“三医联动”改革…
得益于优先评审审批程序、药品专利保护制度等政策推进,首仿药在国内加速获批、争得市场利润高地,前景一片大好。近年来,国内首仿获批品种数屡创新高,从2019年的53个,到2021年的超78个;正大天晴的托法替布、信立泰的替格瑞洛等挑战专利成功且首仿上市的产品尝到政策红…
日前,CDE官网显示,成都苑东生物制药以仿制3类报产的盐酸多巴胺注射液获受理。米内网数据显示,2021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多巴胺注射剂销售额突破5亿元大关,同比增长超过20%。截至目前,苑东有14个产品报产在审,涉及肌肉-骨骼系统、神经系统药物、心脑血管系统药物等…